立即下载
湘潭县分水乡走出一条边远山区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2018-04-20 16:06:08 字号:

  打绿色牌 走生态路


  湘潭在线4月16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振宇 通讯员 谢敏 罗正良)在湘潭县分水乡,今年春节期间走亲访友送大米成了一种新的时尚,该乡禾香水稻种植合作社生产的数十吨香米在节前就被抢购一空。


  为什么大米会成为走亲访友馈赠的佳品?因为这种香米不是一般的米,而是用不用施肥、不用施农药的再生稻稻谷精心加工出来的绿色放心米。


  2017年,禾香水稻种植合作社共种植再生稻2000多亩,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成为分水乡近年来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打造分水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的领头羊和典型。


  致力打造“生态农业乡镇”


  湘潭县分水乡地处县域西南,与湘乡市接壤,这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商业也不发达,农业生产更是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起步阶段;这里山多田少、生产方式落后,靠种田仅能勉强维持温饱,属边远贫困山区,以至于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谋生、很多人甚至举家外迁。


  也许是因为偏远、闭塞、贫穷与落后,许多年以来,由于人们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农耕生活,山山水水几乎没有受到破坏,这里依然是一片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分水乡党委、政府从当地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出发,将打造“生态农业乡镇”作为定位和总的发展目标,紧紧围绕“绿色分水、人文分水、和谐分水、幸福分水”这一主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做好做足特色文章”,走出了一条符合分水客观实际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分水的特色在哪里?分水的特色在“绿色”。为充分发掘这一特色,分水乡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连续3年将土壤和农产品随机取样送去专业机构检测,检测结果是98%以上样本重金属和有害元素指标远远低于国际和国家控制标准,得出的结论是分水乡是当前难得的发展绿色生态种养业的风水宝地。与此同时,大山里拥有连绵不绝的山坡草地,为大规模发展草食饲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正是基于这些特点与优势,让分水乡党委政府打造“生态绿色乡镇”的信心更加坚定,“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让绿色成为分水发展的基础和底色。”分水人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


  要做大做强分水的绿色农业,用传统的思路与模式显然不行,唯一的出路就是要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用发展工业的思路来发展农业,用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来取代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针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成了分水乡党委政府决胜“生态农业乡镇”建设的第一抓手。


  湘青线分水段的改造,曲江河治理、水利设施的修复与改造,彭何、瓦叶水库的治理开发,土地综合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完善的农田、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为后继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分水乡积极引导和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鼓励和支持有资本、有技术、有创业精神的农户领办、创办、壮大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目前全乡种植水稻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发展到了115户、家庭农场28家、水稻种植合作社13家、农机合作社6家,全乡36000亩田地有60%已通过流转集中到了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手中,其中规模最大的禾香水稻种植合作社2017年规模达到4200多亩。


  在鼓励和支持发展规模种植的同时,分水乡注重引导这些新兴的农业主体大胆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禾香水稻种植合作社去年种植推广再生稻2200多亩,推广“贡米”800多亩,并创立了分水香米品牌,今年该合作社准备将规模扩大到7000亩以上。迅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除带动周边众多农户养殖土鸡、野鸡的同时,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红薯近千亩,加工出来的红薯粉条成了抢手货。


  在绿色种植业大力发展的同时,生态绿色养殖业近年来在分水乡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至2017年底,全乡发展养殖场7560余户,年出笼土鸡50000羽、野鸡10000余羽,水产养殖面积4750亩,常年存栏生猪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1户,全乡存栏黑山羊14000多只,存栏菜牛1000余头,黑山羊、野鸡、菜牛远近闻名,成为了分水绿色农产品品牌,尽管价格比市场价高出一截,但仍然供不应求。


  带动群众脱贫攻坚


  经过几年的努力,分水乡绿色农业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不仅形成了规模和特色,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也逐渐凸现,而且绿色产业还带动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分水乡将绿色产业的发展计划与扶贫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每年出台年度脱贫攻坚特色种养业精准到户实施措施,通过政府引导和投入带动,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其中迅丰农业、分水苗木、禾香水稻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通过给予贫困户资金、技术、种苗等方面的支持,成功带动了300余户贫困户脱贫。


  李元红是分水乡分水村的贫困户,家中父母双双中风,丈夫因病长期靠药物维持,两个孩子正在上学。为帮助李元红一家脱贫,政府支持6000元为她家建起了猪舍并送来了猪仔,如今存栏猪达到了30多头。在政府补贴政策的支持下,李元红还购买了旋耕机等农机具并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不仅免费提供稻种和农药、技术,打下来的稻谷还统一收购,李元红一家有了奔头。


  槐北村喻家组的朱香平独自抚养女儿成长并供其念大学,靠的就是政府扶贫送的10只种羊起家;晓冲村29岁的方玉是位聋哑人,为帮助方玉一家脱贫,政府去年送出4只母羊,如今已产下第一批羔羊,方玉一家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资料显示,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全乡有490户贫困户通过产业化项目摘帽脱贫。

来源:

编辑:黄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