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湘潭县分站8月12日讯(记者 彭圆 张学)烈日下,湘潭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们来到石潭镇,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进行理论测产,测得平均亩产445.8公斤,全县早稻丰收已成定局。
沉甸甸的稻谷
2020年,全年计划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5.3万亩,其中早稻42万亩、一季稻31.3万亩、晚稻44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24万亩)、旱粮8万亩,总产59万吨以上。
早稻丰收在望
目前,已完成粮食播种总面积124.3万亩,其中早稻42.3万亩,一季稻31.4万亩,晚稻44.1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24.5万亩),旱粮6.5万亩。早稻平均亩产445.8公斤,比去年增产1.6公斤;一季稻进入灌浆结实期,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晚稻进入分蘖期,禾苗长势普遍较好。
加大行政推动 压实工作责任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粮食生产领导小组等一系列会议,研究部署粮食生产工作,并先后17次召开粮食生产工作调研、调度会议。制定了《湘潭县2020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意见》和《关于下达2020年粮食生产任务的通知》,确保目标明确、措施到位。
同时,制定了《湘潭县2020年发展粮食生产“六个一律”》,对粮食生产工作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负责制,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技术干部包主体的责任制,对工作措施不力,没有完成任务的乡镇、村主要负责人实行行政问责制。
严格抛荒治理 改种扩种增面
湘潭县对有连片5亩以上人为耕地抛荒的乡镇主要负责人实行行政问责制,对有连片5亩以上人为耕地抛荒的村取消当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对弃耕抛荒连续两年以上的耕地,乡镇人民政府责成村组收回土地经营权,交由其他农户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耕种。各乡镇对辖区内耕地抛荒情况进行逐户逐丘摸底,查明了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了措施,能种水稻的种水稻,不能种水稻的种旱粮。
通过政策激励、宣传发动、大户带动和组织代耕代种,多措并举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全县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代耕代种增加早稻面积2.6万亩。通过土地开发和矿区治理扩种水稻和旱粮;对因重点工程和水利条件限制不能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水利条件,扩种水稻或旱粮;对缺劳动力的地方,通过组织代耕代种扩种粮食作物;上半年种蔬菜和经济作物,下半年改种水稻,“莲渔”模式改成“稻渔”模式。
抓好项目实施 强化技术服务
湘潭县认真抓好了早稻集中育秧、水稻机抛秧试点和安全利用区“淹水法”项目的实施,全县完成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8.03万亩。推广抛秧机20台,早稻完成机抛秧面积0.8万亩。举办大型机抛秧育秧培训及抛秧机现场演示会四场,中央17台进行机抛秧现场直播。耕地安全利用区水稻生产“淹水法”3.82 万亩任务全部落实。通过项目实施有效推动了早稻生产面积的落实,提高了秧苗素质,加快了早稻抛插进度,缩短了秧苗返青期。
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发送手机短信和临田指导等方式,推广了优良品种和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重点做好了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服务和指导。
彭超良是青山桥镇的种粮大户,在农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今年他选用专业品牌水稻品种,机插栽培,种植了460余亩再生稻。听到专家组理论实测的初步估算,彭超良的心里乐开了花。他告诉记者,测产能够帮助他们加强对再生稻品种的了解,以及对于如何用药、施肥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据悉,湘潭县是典型的“粮猪型”农业大县、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大县,先后12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湖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其中4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今年,湘潭县粮食生产将以“稳面积、稳产量、提品质、提效益”为目标,努力稳定水稻生产,扩大旱粮种植面积,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质稻生产,提高种粮效益,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彭圆 张学
编辑:李辉军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