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抗美援朝老兵何清富
何清富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红网湘潭县分站10月23日讯(记者 左璆 杨建)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从1950年至1953年,无数志愿军战士,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青山不老,壮士犹存,70年前还未到弱冠之年的何清富,作为湘潭县第一批志愿军入朝作战,并一直支援朝鲜建设到1958年,70年后,已是鲐背之年的老人说起那段往事仍是记忆犹新。
何清富小心翼翼地一张一张翻看着自己珍藏了70年的老照片
在雨湖区机关二院的宿舍楼内,老兵何清富小心翼翼地一张一张翻看着自己珍藏了70年的老照片,一边跟我们讲述着当年那段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经历,他手中的这些黑白照片早已泛黄,有的甚至已经模糊不清。
“我们四个一起去!” “我何清富,我王长云,我王凯文,我朱字芝,发誓明天去报名参军……. ”1950年的11月,已是深秋时节,在湘潭县日华乡金子村(现花石镇)的一处鱼塘边,19岁的何清富和另外三个小伙伴听说乡政府号召参军入伍的消息后,在池塘边打鱼的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响应号召报名参军参战,抗美援朝。
一张张照片让老人想起了当年那段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经历
“过去有个说法,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抗美援朝去打仗,说不好就是有人去,没人回,如果告诉家里人肯定不会同意我们去。”当时年仅19岁的何清富和妻子王福兰新婚还不到两个月,新婚燕尔小夫妻如胶似漆,但为了家国大义,何清富放下儿女私情,瞒着家里人偷偷报名应征入伍,开启了他保家卫国的壮烈征程。
1950年11月,四名年轻小伙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何清富因为读过高小,文化程度比另外三人高一点,被分配为炮兵,12月在丹东四道沟接受训练。1951年,何清富所在的16军46师正式入朝作战,对抗由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过鸭绿江时,为防止联合国阻扰,所有士兵都必须隐藏在运输粮食的闷罐车内,不能打喷嚏,呼吸都很小声。小心谨慎的到达朝鲜境内后,残酷的战争第一次血淋淋的冲击着所有新兵的神经。
何清富获得的勋章(部分)
“当时‘啾’的一声,我说来了炮弹了,一会着地了在冒烟,但是没有响,等战火暂时停息后,我去摸了一下发现烫手,我就把衣服脱下来包着炮弹送到了团部。后来人民日报登了一篇报道《全世界工人是一家,美国的炮弹里面装黄沙》大大提升了志愿军的士气,因为炮弹被送到军里的研究所,打开后发现炮弹里面全是黄沙。”当时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有着先进装备优势,何清富所在的阵地几乎每隔半个小时就会遭到一次美军炮火的侵袭。但志愿军将士们都死守阵地,从未退却。在一次战斗中,何清富填装炮弹时,敌军打出的一枚炮弹就落在了离他不到五米远的地方,但神奇的是炮弹并未爆炸。
1952年,何清富所在的炮兵班发现了敌军的一个炮兵连,对方拥有四门大炮、五辆大卡车,50多人正在备战。发现敌情后,指挥所要求何清富所在的炮兵阵地歼灭敌人。接到命令后,炮兵班迅速进入了战争状态,战士们抓住时机,在2分钟内,共发射了40发炮弹,敌军炮兵连被全部歼灭,全班集体荣立三等功,并被授予了“英雄炮”称号。也就是这一次,何清富和一位战友耳朵里都直冒血,耳朵被炮火声震聋了。
何清富在朝鲜战场上先后参加了两次战斗,一次战役,1953年7月27号,联合国军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战争从此结束,但何清富在朝鲜又有了新的使命。“战争结束后,我们留在那里帮他们修马路,建房子,一直到1958年4月9日我们才回国,回国的时候,朝鲜人民都是欢送,哭哭啼啼的很不舍。”
老伴整理军装
如今已到鲐背之年的何清富仍珍藏着一套军装,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让老伴拿出来整烫一番,百年之后老人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我当兵的死了要穿好军装,把帽儿戴上,当兵光荣。” 何清富说。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左璆 杨建
编辑:罗建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