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湘潭县分站12月28日讯(来源:湘潭在线)日前,记者从湘潭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获悉,我县荣获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这是我县继成功挺进“全国百强县”、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后获得的又一国家级荣誉。
24小时无人值守图书馆(效果图)
在全面改造升级后的湘潭县图书馆,自动借(还)书机、电子阅读设备等已全部安装到位,明年初即将作为24小时无人值守图书馆面向广大读者开放,这是该县继2017年建成中南5省首个村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云湖桥镇清风村自助图书馆后,又一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
湘潭县云湖桥镇清风村24小时自助图书馆
村里的孩子们在图书馆阅读
据悉,湘潭县图书馆藏书达21万余册、电子书17万余册,同时通过购买北京世纪超星公司服务,读者们可通过该公司平台阅读超百万种电子书。在县图书馆的强力支持下,26家分馆、17个乡镇和351个村文化综合服务中心藏书均在5000册以上,读者不仅可以就近找到自己喜爱的图书,而且实现了全县流通、异地借还。
为提高全民阅读的积极性,我县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期间,都要举办系列读书活动,今年我县又启动了“童阅美好 不负韶华”全县少年儿童主题读书活动。在年初疫情期间,我县利用县图书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展全民网上读书活动,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不少人由此养成了随时随地网上阅读的良好习惯。
作为国家一级文化馆的湘潭县文化馆,为更好地服务大众,在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上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该馆不仅免费向公众开放,市民可享受电子阅览、书报阅读、电脑上网等多项服务,而且还能学到琴棋书画等各种技艺,有专业老师免费培训。今年,湘潭县文化馆已开展基础艺术培训130余场次,受训人数达6000余人次;专业艺术培训80余场次,受训人数近6000人次。
吹拉弹唱、琴棋书画不单在城里风行,为了让广大农村居民享受更多的文化服务,湘潭县乡镇文化站挑起了大梁。很多村(社区)都成立了龙狮队、腰鼓队,大妈大爷们也跳起了广场舞。今年疫情期间,我县还特别打造了一场没有现场观众的春晚,通过线上直播向全县人民送上新年祝福,在线观众超过10万人。
湘潭县“三下乡”将惠民服务送到农家屋里
文艺节目表演——带着孩子去扶贫
开展医疗服务
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宣传
现场群众
“三下乡”“送戏曲进万村”等文化惠民活动,为广大农村居民送去了精神食粮。仅今年湘潭县湖湘文化公司(县花鼓剧团)就送戏下乡70多场次,观众超过两万人。“欢乐潇湘”自2013年启动以来便成了保留节目,乡初赛、县决赛,每年参与此项活动的群众演员都在5000人以上,群众自创自演的节目多次在省市决赛中获奖。
中国农民丰收节体育健身活动、全国柔力球大篷车公益惠民推广万里行、跑动湖南、湖南省“强民杯”篮球赛、千里湘江第一湾自行车赛等国、省群众体育赛会的举办,极大地推动了县域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而各类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健身器材进乡村、进社区,则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云湖桥的“脐橙节”
花石的“荷花节”
采茶活动
乌石镇乌石峰村乡村体验“三十六坊”
乡村旅游的飞速发展,是近年来湘潭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又一大亮点。不久前投入运营的乌石镇乌石峰村乡村体验“三十六坊”,就让人眼前一亮,与县内的湘之坊、龙凤庄园等一起成为乡村体验休闲游、亲子游、研学游的打卡地。
石鼓锦石等地的“油菜花节”、中路铺的“龙文化节”、花石的“荷花节”、石潭的“砂糖橘节”“香菇节”、云湖桥的“脐橙节”……湘潭县农村节会遍地开花,搅热了乡村旅游,增加了农民收入。截至11月底,全县共接待游客823.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62亿元。
湘潭县共有国、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不仅建成了非遗博物馆,还通过举办“非遗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将文化之根植入青少年心中,石鼓油纸伞更是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和扶贫产业。
2018年启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全县累计投入1.5亿多元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国家一级文化馆、国家二级图书馆、非遗博物馆、全民健身中心和乡镇、村文化综合服务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到6.04平方米,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群众文化生活更加富足,文化幸福感更加充实。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湘潭县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来源:湘潭在线
编辑: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