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我为群众办实事 | 花石镇:环境整治显成效 乡村旧貌换新颜
2021-04-16 11:04:35 字号:

红网湘潭县分站4月15日讯(通讯员 王言之 张慧)最是人间四月天,良辰美景不可负。漫步在花石的村庄里,干净整洁的村道,生机勃勃的农家小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近年来,湘潭县花石镇党委政府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为总目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整治行动,有力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图片1.png

图 干部群众齐动手集中清理村落内的垃圾死角

干部带头齐动手

“你家门前的木料堆摆放杂乱,我们一起给你码放整齐。”“大家伙搭把手,把这块破损的招牌扯下来。”镇村干部齐上阵,一个个拿起扫帚、扛上铁锹,集中清理村落内的垃圾死角。大伙儿干得起劲,不一会儿沟渠里的垃圾没有了,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也被清理了。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花石镇秉持“支部引领是核心、发动群众是关键”理念,探索出了“支村两委作表率、全体党员争先锋、广大群众齐动员”的环境卫生整治有效路径,以联点领导干部、支村两委为主,带上“一份方案、一封倡议书”,讲政策、话家常、听意见,切实转变群众思想认识。同时,充分利用村部广场前群众常聚集的特点,引导群众由过去说家长里短到现在比干净整洁,真正将“闲话台”变“议事台”,广泛发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通过充分发挥“关键少数”“领头雁”作用,倡导发扬“主人翁”精神,全面激发了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逐步由过去的“干部干、群众看”向现在的“干部带头干、群众比着干”的局面转变,让每一位群众真正成为了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形成了天天有人搞、处处有人扫的长效整治机制。

“标本兼治”解难题

今年以来,花石镇把农户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作为主要突破口,全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提质增效。将环境整治聚焦到背街小巷、农贸市场、河塘沟渠等“难点”、“乱点”、“盲点”。通过开展大扫除行动清除卫生死角约390多处,翻盆倒罐清除各类“四害”孳生地160多处,清理垃圾约30.8吨。

为巩固环境整治成果,花石镇坚持“层层落实、全民参与、全域推进”原则,精准激活“督导评比”“助推器”动力,形成“干部先行+党员带头+单位助力”的模式,举全镇之力整治陈年“污垢”,将多年的柴草码放整齐、垃圾入箱,在做好农户院内室内卫生整治的同时,向房前屋后、河塘沟渠的生产生活垃圾开展集中清理,通过“小入口”推动人居环境“大变局”,通过多举措常态化,让整治行动治标更治本。

“巾帼力量”显真章

在全镇进行农村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时,花石镇妇女同胞也不甘落后,积极参与到行动中,努力做到“洁自家、净邻家,传文明,树新风”,打造宜居宜业的“巾帼美丽家园”。行动中,花石镇各村通过妇联主席带动副主席、副主席带动执委委员、执委委员带动其他妇女,以“居室美、庭院美、厨厕美、家风美、环境美”为标准,充分发挥妇女同胞在环境整治中的主力军作用,扮靓花石。

今年来,花石镇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妇女群众共计700余人次,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12次,充分发挥妇女同胞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整治工作落实。截至目前,共清理生活垃圾近3吨,切实发挥了妇女“半边天”作用。

微信图片_20210415102620.jpg

图 各村与承包方签订环境卫生承包合同

“服务外包”见实效

要想让农村环境像城市环境一样“靓”起来,走向市场是必然选择。过去,村里负责保洁工作的工人都是村内人员,时有工作拖沓、效率低下、清扫不到位等问题,而村干部们碍于情面又不便明说,这使环境整治常常遭遇瓶颈。今年以来,花石镇多村试点“服务外包”模式,让各村与承包方签订合同,据实确定保洁范围、工作重点、资金费用、承包期限等内容,破解了长期以来农村环境的“脏乱差”难题,环境卫生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实行“环卫外包”这一模式,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有效防止了问题反弹,确保村庄清洁行动经得起检验、看得见实效,真正实现了改善人居环境和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

一村一落皆是景,湘莲小镇美如画。该镇党委书记何海军表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花石镇将扎实推进环境整治由“突击性”向“长效性”转变,农村环境由“一处美”到“全域美”蝶变,努力实现新时代、新农村“田园美”“村庄美”“人文美”“生活美”!(完)

来源:花石镇

作者:花石镇

编辑:郭玲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