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三十六坊”激活乡村研学游——乌石峰村从省定贫困村变身富民旅游村背后的故事
2021-07-05 09:48:20 字号:

图片1.jpg

游客在旗袍坊欣赏漂亮的旗袍。 ( 记者 罗韬 摄)

红网湘潭县分站7月5日讯(来源:湘潭日报 记者 王希台 部分图片来源:红网时刻 大美湘潭)

初夏的乌石峰村,青山如黛,碧水潺潺,一栋栋民居依次排开,一辆辆小车进村入户,让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充满了活力,好似一幅山水灵动的田园画。

走进村庄,绿植绕墙、鲜花簇开,干净的土砖房内是极具现代化的煎饼机、柔软舒适的沙发,抑或是古香古色的染缸和小型石磨。这些美如诗画的陶瓷坊、面条坊、豆腐坊、米酒坊形成了乌石峰村的“三十六坊”。

坊内,各有特色,游客们可在豆腐坊用小石磨手工制作豆腐,或在陶瓷坊体验陶艺制作,或在染坊扎染出独一无二的织物……

很难想象,这里原来是一个省定贫困村。就是这独具特色的“三十六坊”,一下激活了乡村的活力,村里由此走出了新路,带富了村民。

298f060a-1ada-48f9-b6c4-31c9f1a978e0.jpg

c51c9e14-0c51-44aa-8610-9512afe61ad7.jpg

乌石峰村各网红景点

寻找致富新点子

乌石峰村由原斑竹村和珍珠村合并而成,地处乌石镇西部,与彭德怀同志故居仅一山之隔。由于历史原因、地理位置的影响,经济发展滞后,是原来的省定贫困村。

乌石峰村全村566户2133人,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种田和打工。说起过去的日子,今年55岁的杨秋粮感慨地说:“我家5口人8亩地,就靠种水稻。辛苦一年一亩地也就七八百元收入,加上老公打零工的钱,一家人刚够糊口。”

前些年,村里的青壮年或南下或到附近工地打工,留下的都是杨秋粮这样的农妇或岁数大的老人。农活快干不动了,出去打工又面临各种困难,他们的日子怎么过?

乌石峰村党总支书记、“90后”能人贺师一直在苦苦寻找乡村发展的出路,寻找村民增收的途径。

刚上任时,贺师一口气尝试了矿产开发、肉鸡养殖等好几个项目,但均以失败告终。

之后,贺师走进浙江淘宝第一村航民村、深圳客家小镇甘坑村等地学习,这大大开拓了他的视野。“跟风盲从发展产业是不行的,必须立足实际、挖掘乡村特色谋发展!”贺师说,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一起,通过走访、调研,结合村情村貌、地理位置特点,确定了适宜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研学旅游。

研学旅游的落地也是一波三折。

贺师介绍,通过驻村工作队的牵线,他找到湘潭康辉旅行社董事长陈容丰,希望她能将丰富的旅游资源嫁接到村里。由于乌石峰村经济条件差且未通公路,陈容丰先后两次拒绝了贺师。但是,受到淳朴村民的感染及村干部的热情邀请,并在贺师的“三顾茅庐”下,陈容丰最终选择在此打造“乡村三十六坊”,帮助村里建设乡村研学旅游基地。

2018年,“三十六坊”乡村研学旅游基地项目正式落户乌石峰村,给留守的村民带来了希望。

2d6c0c735712426d8aac71de262a916c.png


9fea7bfdb9ea46ed8f62b7cc6db7ac35.png

c7a5f0acbb34405d9d5d976eb564fdf2.jpg

研学旅游

走出发展新路子

“三十六坊”乡村研学旅游基地项目开发方——湖南丰农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吴媚介绍,“三十六坊”注重培育乡村旅游和研学旅游两大板块,按照不同主题组织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科普活动。

在乌石峰村,学生们可以在田地里抛秧、摸鱼,到旱地里挖红薯;在坊内,学生们还可以亲身参与制作豆腐、扎染、陶瓷等一系列文创活动。中午,学生们玩累了可以在农户家中吃柴火饭,也可以享受田野地埂上的现代小火锅。游客不仅体验到了别样的乡村风味,还为村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2019年,村里接待游客达1万人次,收入80万元;2020年,迎来游客近3万人次,收入逐年上升。

吴媚说,现在来乌石峰村的游客一拨接一拨,最高峰时一天接待了1400多人,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就业,收入明显增加。随着暑假来临,旅游行业逐步放开,一些带有教育和实践内涵的乡村研学游被激活,新一波的研学游又将来临。

陈容丰认为,乡村旅游是最具潜力、最具带动性、最富有生命力的产业,能把种植业、养殖业、手工艺加工业、劳务输出业等其他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更多的人来到乡村,促进乡村旅游向深度发展,带动全体村民就业,实现整体增收致富。

贺师介绍,“三十六坊”乡村研学旅游项目借助当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把村里53户农户家作为农耕文化体验接待实践基地,实行“六统一”运营,即统一接待、统一营销宣传、统一设施标准、统一培训学习、统一结算、统一线路,走出了研学旅游的新路子。

目前,村上第一期十二坊已成型,9月还将有十二坊对外开放。据统计,今年以来,乌石峰村已经接待了万余人次来访和研学游客。

d2ce7f5ee4bd47ddb55b8e53b4a5482f.png

d53b5dd4-43c8-4d5f-aff3-20d274db80c1.jpg

稻田餐厅

过上美好小日子

研学旅游让乌石峰村成了网红打卡地,也让村民们的钱包越来越鼓了。

今年70岁的谷方文是乌石峰村的五保户,2016年他在扶贫政策的补贴支持下住进了红砖房,如今,他的房子又流转给“乡村三十六坊”,并升级改造成了土陶作坊。

现在,谷方文除了在村里打扫卫生每月有500元收入外,还有每年1200元的房租收入。每到周末,还有游客来串门热闹热闹,给他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此外,村里还选出了热情能干、卫生清洁、饭菜可口的53户农家为餐饮接待农户,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赚到钱。

带着孩子的陈宇玲一直没外出打工,如今,家里的蔬菜以及桃子皮、李子皮等手工产品都能卖钱了。余铁强家自2019年下半年才开始接待游客,如今成了“明星接待农户”,账本上写满了游客接待记录,有时一餐要接待10多桌。

通过参与餐饮接待,村里很多脱贫户年年有增收,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仅如此,乌石峰村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大关,全村村民都享受了红利。

乌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乌石镇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发展旅游经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能人治村”,实施“领头羊”工程,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国家卫生镇”“中国楹联文化镇”等荣誉称号。乌石峰村依托彭德怀家乡红色资源优势,以“党建+研学+旅游+农户”,创造性开展乡村研学旅游基地建设,从省级贫困村发展成了旅游强村。

来源:湘潭日报

编辑:罗建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