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融媒体中心7月4日讯(记者 贺帆 何新闻 刘俊 杨建 冯锡秋 胡蓓)一桶18.9升的桶装水约重40斤,一栋六层的居民楼约108梯,每次两桶,每趟用时15分钟,循环往复数十次就是残疾人送水工王再强一天的工作内容。寒来暑往,四序迁流,他用奋斗的汗水,浇灌着梦想之花。
满载的小三轮是王再强最给力的“伙伴”
炎炎夏日,他奔走在各个居民楼运送甘泉
浸湿的袜套长期摩擦伤口
楼宇间的“跳跃”者
“电话打了只有十多分钟你就到了,天气这么热,还是这么准时。”上午八点半,一身湿透的王再强准时出现在湘潭市岳塘区某小区一六楼的居民家门口。“您说两桶水,肯定是家里要急用,等不得。”对客户的需求,王再强总能精准把握。
笑着拿上换回的空桶,王再强一拐一拐地慢慢下了楼。因为右腿的义肢无法弯曲,他只能“跳跃”着前进,左腿先下,拖着右腿往下挪,手里的两只空桶来回摆动着,重心稍有不稳就可能摔倒,这样的“舞蹈”,瞧见的人都要捏一把汗。
下了六楼,拎起两桶水又去三楼,上上下下300多梯台阶,再回到三轮车旁时,王再强已是汗如雨下。用袖子撸把汗,“吨吨吨”地喝上几大口水,又迅速赶往下一个送水点。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日均60桶的送水量,和每日破万的步数真实地记录着他的工作状态。
“这样的工作强度吃得消吗?”记者问。
“吃得消!我不怕累,就怕没活干,公司请我送水,那是看得起人嘞!”王再强呵呵一笑。
改变人生的一场“意外”
如果没有2007年的那场交通意外,王再强现在也许还在过着“啃老”的日子。
意外发生后,他右小腿被截肢,身体上的不适,生活中的压力,工作上的不顺,让原本开朗的他变得自卑、沉默且暴躁。
“什么都干过,什么都干不长。”这是王再强对过去那十一年的总结。
“隐瞒了真实情况入了职。” 2019年4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王再强应征上了湖南碧泉潭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泉潭公司)送水员一职。可刚过试用期的第一天,他就把求助电话打回了公司。“一口气拎两桶水上五楼,直接把我累瘫了,最后是公司两位老总帮我送的水。”
身体残疾的事实是“瞒”不住了,也做好了“拍屁股走人”的打算,他却收到了最真诚的挽留。“只要我能坚持,公司将无条件接纳我。” 回忆起这件事,王再强仍然十分感动。
调整送水区域,尽量减少上楼的客户,以团体单位为主,碧泉潭公司的满满诚意换来了王再强的尽心尽力。“踏实、肯干,从不因自身残疾推诿工作,客户口碑极好,连续三年都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碧泉潭公司副总经理曹露对他夸赞连连。
靠奋斗迎接下一个幸福的“小目标”
查看订单、打电话联系顾客、搬水进屋、换水、取回空桶、在订单上做好记录、开着车继续往下一家送水……这样的工作既枯燥又繁琐,截肢部位经常被磨得钻心疼,但客户的一句“谢谢”,女儿们“爸爸,辛苦啦”的暖心关爱,即能让王再强的疲累烟消云散。
入岗四年,王再强始终保持每月1900桶的送水量,拼命三郎背后有个幸福的“小目标”——“让一家里人尽早住上城里的商品房。”
如今在他和妻子的共同努力下,不仅清空了家中的债务,这两年还添置了小汽车,生活正在逐渐走向美好。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再强,再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王再强用日复一日的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收获着幸福和快乐,为人生涂上了最美的底色。(完)
一审:贺帆
二审:张冕
三审:郭杰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贺帆 何新闻 刘俊 杨建 冯锡秋 胡蓓
编辑:徐倩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热门评论
打开中国莲乡,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