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何以莲乡③|碧浪飘香涌千年 湘潭县“莲”通产业致富路
2025-07-16 08:34:48 字号:

图片1.png

图片2.png

湘潭县10万余亩荷花相继盛开

湘潭县融媒体中心7月16日讯(记者 杨亚 潘文琦)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涓水蜿蜒,脉脉穿行于莲乡腹地,注入湘江,留下港汊纵横、沟塘遍布。盛夏,10万余亩荷花便在此间泼墨出灼灼生机。

三颗莲子一寸长,曾经作为朝廷贡品的“寸三莲”的美誉既让湘莲声名远播,也让湘潭县拥有了“中国湘莲之乡”的美称。湘潭县有近2000年湘莲种植历史,近年来稳坐我国湘莲种植、加工、出口、带动就业与效益“第一把交椅”,享有“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盛名。2024年,湘潭县湘莲综合生产总值达100亿元以上,年创税收约2亿元。一颗颗莲子,如同一滴滴水珠,折射出莲乡的发展变迁。

守千年根脉 铸品质湘莲

“湘莲”之名,最早可溯至南朝梁代文人江淹的《莲华赋》,自此,湖南莲子便冠上了独特的地理印记。它曾为明廷贡品,在清代扩展种植,于民国时期成为全国产量与出口之冠。1995年4月,湘潭县荣登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榜单,正式获誉"中国湘莲之乡",千年美名终得加冕。

肉色乳白、清香四溢,煮熟后口感细腻软糯,莲香味浓——“寸三莲”作为莲乡历代相传的湘莲品种,广受人们喜爱。而受气候土壤、运输存储以及栽培方式等因素影响,“寸三莲”曾出现生物学性状退化危机。经多年技术攻坚,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开展提纯复壮与品种改良,并培育出了新优品种“寸三莲1号”“潭莲1号”。目前,湘潭县建设了400亩“寸三莲”原种场,2023年“寸三莲”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湖南省首届农作物十大优异种质资源”,2025年,湘潭县出台《湘潭县加快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实施方案》,明确以湘莲为龙头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为产业腾飞注入强劲政策动能。

“以前在外打工,赚了钱就回来种莲子,终究放不下,湘莲是我们花石人的根!”在花石镇罗汉村,50岁的莲农姜新堂正趁着好天气采摘莲子,他的感慨,道出了万千莲农的情怀,也道出了湘潭县湘莲产业升级带来的真切变化:“以前种莲全凭老经验,现在专家来了,机械来了,新知识学都学不赢!”

图片3.png

姜新堂正在采摘莲子

“基地种植了6个品种的莲子,每个品种有详细的监测记录,全程采用标准化种植技术。”在湘潭县中路铺镇凤形山村,湖南美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000余亩的湘莲种植基地里,负责人谭智奇介绍道,作为科研机构与高校的研学基地及“寸三莲”种藕培育基地,公司从选种到管理全程执行严苛标准,致力于筛选出每一颗高品质湘莲,基地内,专家团队在此潜心研究,为种植户提供科学指导,以标准化管理与持续研究培训,确保千年品质薪火相传。2025年,公司所产白莲子经综合评估,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中药材GAP示范建设品种,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市场中枢花石镇彰显着湘莲产业的底气。依托积淀深厚的加工技术,全国莲子多汇聚于此进行粗加工,其“花石湘莲市场”拥有800多个商户门面,占据全国湘莲市场销量90%以上,稳居全国最大莲子贸易集散中心,牢牢掌握着市场主导权。从千年贡品到富民产业,湘莲这枚凝结历史清韵的“水中珍宝”,正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下,铺展出一条传承与乡村振兴交相辉映的芬芳之路。

下好产业“一盘棋” 激活富民“金引擎”

破壳、钻心、磨皮、色选……在花石镇湖南和亿莲业股份有限公司7000多平米的生产车间里,莲子清香扑鼻而来,6条半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这款磨皮白莲,最远销到了迪拜,而且连续四年获得中国中部农产品会金奖。”该公司行政经理何旺的话语间透着忙碌的喜悦:“今年中秋的莲蓉月饼订单就需1500吨莲子,我们从端午节就开始准备了。”这家年加工7000吨莲子的企业,涵盖了立体式莲子破壳车间,一体化莲子钻磨车间,智能化光学色选车间,生产的磨皮白莲、银耳莲子羹、荷叶茶等50多个品类,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满足95%的市场需求,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7000万元。

图片4.png

湘潭县湘莲加工系列产品

“每个月能赚3000多元,还能顾着家里老小,既充实又开心。”今年41岁的磨皮车间工人胡冬看着亲手色选的白莲走向全球市场,心中满是成就与自豪。像和亿这样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的湘莲企业不在少数。目前,湘潭县湘莲企业近100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湘莲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年发放人工工资近5亿元。

图片5.png

花石湘莲加工产业园

“一条20吨精深加工线与三条50吨粗加工生产线形成精深加工生产线闭环,准备在11月份正式投产,各个生产环节都将做到数字化管控。”在花石湘莲加工产业园,刚搬进来不久的湖南良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进行消防验收整改和生产线调试,为接下来的投产工作做足充分准备,“1斤莲子经过深加工,利润可提高10倍不止。”该公司负责人胡培源介绍道,今年,企业探索出新的返鲜速冻莲子生产工艺、莲蓉生产工艺、膨化莲子生产工艺等将随全新生产线启用,预计年产值达3亿元。

产业发展浪潮在花石湘莲加工产业园澎湃涌动。据悉,湘潭县于2022年4月成功申报湘莲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花石湘莲加工产业园为核心子项目。园区投入1.2亿元实现园区的征地拆迁和“三通一平”,保障园区风格统一;采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建管模式,既激活企业能动性又减轻政府负担;实行“多对一”的企业服务机制,做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主动报到”;目前,湖南杉爱食品有限公司、湖南升鸿食品有限公司、湖南良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入园企业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即将陆续投产。园区建成后可实现产能和税收翻番,带动周边群众就业3000人以上。

“湘莲+”链动三产 荷塘生金漾新波

“家人们,现磨湘莲粉糯清香,今天下单现发!”在湖南潭莲食品有限公司的电商运营区内,直播人员介绍声、键盘敲击声与“叮咚叮咚”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客服人员正快速回应来自全国各地消费者的热情咨询。“2024年我们总销售额达3000万,线上渠道贡献半数业绩。”该公司负责人康兰介绍道,自2023年试水直播带货以来,其各大平台总粉丝数已达到400万。小小湘莲,正借助电商新渠道焕发蓬勃生机。

近年来,湘潭县大力培育电商人才、搭建数字平台,推动“互联网+”销售模式深度落地。目前全县湘莲企业通过淘宝、京东等平台年销售额近2亿元,冰鲜莲蓬单品两年销售破千万元。品牌建设同步发力——“宏兴隆”“粒粒珍”2枚中国驰名商标与12项省级名牌闪耀市场,“湘潭湘莲”公共品牌估值飙升至20亿元。当湘莲广告登陆高铁站、机场等交通枢纽,当企业在中部农博会接获国际订单,“莲味”十足的产业半径正不断突破地域边界。

图片6.png

邓光玉托起刚捕捞的甲鱼

在花石镇泥湾村,荷塘之下演绎着“莲鳖共养,一水双收”的智慧。湘潭县兴业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莲鳖生态综合种养基地里,30余名农户穿梭莲田,将肥硕的甲鱼捕捞上岸,经过清洗、分拣、装车,直供市场。“这些甲鱼至少生长六年,每只超三斤重,百亩莲鳖塘年产值可达12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邓光玉托起甲鱼介绍道,该合作社目前已从单一水稻种植发展到“稻虾+莲鱼+莲鳖”多种模式的种养结合。其中莲鳖生态区占100多亩,年生态鳖约一吨。莲田清澈的水质与丰富的自然饵料,孕育出远超普通养殖的品质,吸引游客慕名前来垂钓体验。近两年,湘潭县新增湘莲综合种养基地2.5万亩,亩均收入达5000元左右、利润达1500元以上,沃土生金的实践,正将荷塘碧波化作万千农户的增收活水。

图片7.png

十八罗汉山

芰荷贴水铺田田,幽香暗袭游人船。每逢盛夏,花石镇万亩荷塘变身文旅磁场。游客沿着“赏荷之旅”精品路线,穿梭于十八罗汉山丹霞奇观、汉城桥明清古迹与八路军南下支队遗址之间。湘潭县以景区联动模式,将湘莲基地、历史遗存、乡村振兴示范点串珠成链,当“湘莲盛宴”端出莲子全席,当特色产品展览会聚集百家商户时,每年超百万游客在此感受“以荷为媒”的产业魅力——荷田边的民宿常常爆满,农家的莲蓬采摘体验项目需提前预约,莲农们笑着感慨:“荷花盛开的季节,连空气都能卖钱!”

湘江水汤汤南去,倒映着莲乡的千年嬗变。当技术创新为湘莲注入新生命,当生态循环唤醒土地潜力,三产融合重构价值链,“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盛景,已成为莲乡大地乡村振兴的现实图景。从《莲华赋》里的“映渚”清姿,到今日三产融合的“黄金引擎”,一枚莲子里藏着千年传承的密码,更孕育着未来乡村的无限可能。莲乡人俯身荷塘采撷的,不仅是饱满的莲子,更是通向美好未来的金钥匙。(完)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亚 潘文琦

编辑:李辉军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