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何以莲乡①|让“新农人”成长为“兴农人” 湘潭县给出的答案是……
2025-04-09 18:03:08 字号:

01.jpg

湘潭县春耕备耕进行时

湘潭县融媒体中心4月9日讯(记者 潘文琦 李思源 何佳达)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行走在莲乡广袤田野上,农户们正铆足干劲、积极春耕备耕,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打响“主动仗”。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政策、技术、组织创新同频共振,传统农区的突围便有了破竹之势。通过政策精准滴灌、机械化育秧体系构建、示范片辐射带动“三箭齐发”,今日莲乡,“兴”农人们正以犁为笔,以汗为墨,在阡陌间书写“藏粮于地”的担当,于四季里践行“藏粮于技”的承诺。

何以“耕”“兴”?莲乡的答案,正从田间走向未来……

惠农春风拂沃野 激发备耕“好劲头”

02.jpg

袁磊强和农户正在田间耕作

“党和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惠农政策很多,农技专家们第一时间就会告诉我们。”湘潭县易俗河镇友谊村种粮大户袁磊强擦去额头的汗珠,指着连片稻田信心满满,他正带着十余名村民忙碌地平整田地,嫩绿的秧苗正处于两叶期,静待十余天后移栽大田。今年,他种植的500亩双季稻享受集中育秧补贴、种粮综合补贴等多项政策扶持,“真金白银落到口袋里,干劲更足了!”

种粮大户挑重担,惠农政策来护航。湘潭县统筹整合粮食产业发展资金,对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核心主体所需种子、农膜、秧盘等按照100元/亩(大田面积)的标准进行补贴,对集中育秧设施建设主体按照总投资额的10%落实县级配套补贴;统筹整合粮食产业发展资金,继续对实际种植双季稻30亩及以上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公司等种粮主体按照200元/亩的标准进行综合补贴……一系列惠农政策如活水润田,大大激发了种粮大户们的积极性。

03.jpg

农技专家开展培训指导服务

今年2月份以来,湘潭县农业农村局组织调度5个工作专班和5个技术指导组下沉到乡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指导和服务,县乡两级农技(机)人员围绕早稻集中育秧、低镉品种推广,重点针对180户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05个重点种粮主体开展指导服务工作,目前已举办农民综合素养提升整村推进行动30期,全县共培训农民3000人次,有效助力种粮主体春耕备耕,增产增收。

“去年年底,我把家里6台收割机、3台植保无人机等老旧设备进行了报废更新,国家所有补贴加起来后,成本节省了30多万元。”河口镇华中村种粮大户张伟介绍道,虽然去年自家500余亩农田受到了洪水侵袭,但他依旧信心十足:“目前经营的农田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今年设备一换新,效率翻倍,心里就有底了!”

春耕生产,农机先行。2024年下半年以来,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升级,补贴机具种类由原先的15大类,扩展至17大类36小类80个品目,将履带自走式旋耕机、育秧播种设备、抛秧机、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谷物干燥机、轨道运输机6类民众需求度高的机具纳入了省级报废更新补贴范围,补贴范围覆盖春耕生产全链条。湘潭县紧抓春耕生产关键期,全面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通过优化申领流程、强化服务保障等举措,基本实现农户补贴申请“零跑腿”核验,自2024年开始截至目前,全县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台数900余台,受益农户数800余户,补贴金额861万元,切实以政策的精准滴灌,让农机装备迭代跑出了“加速度”。

从“会种”到“慧种” 育出春耕“好苗头”

随着机械化育秧技术的深度应用,湘潭县水稻种植迈入高效化、精准化的"快车道",为粮食稳产增产注入强劲动能。

“哒哒哒……”在湘潭县石潭镇联盟村3600余平方米的智慧育秧基地里,一条全自动育秧流水线正在开足马力转动,上盘、铺基质肥、洒水、播种、二次覆基质等工序一气呵成,不到一分钟,几十个育秧盘便整齐“列队”,乘着传送带驶向温控育秧棚中,极大提升了效率和质量,“一条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800到1200盘秧苗,不到一分钟,秧苗就能运到育秧棚的各个角落,比人工效率提高了20倍!”种粮大户唐仕明介绍道,这套育秧设备还能有效解决传统育秧过程中出苗慢、整齐度低、秧苗素质差等现象的发生。

04.jpg

育秧“小火车”

“呜——”一阵轻快的鸣笛声从育秧工厂传来,在联盟村的另一边,种粮大户贺江如操控的轨道运输车正载着200盘秧苗驶向大棚。地上银色轨道串联起10个育秧棚,工人只需按键操作,“小火车”便能将秧苗精准送达,有效摆脱了费力又费时、只能靠人工搬运的种田“老把式”。“过去靠肩挑背扛,现在轨道铺到哪,秧苗就能运到哪,减少了过去5-8个用工的人力成本。”贺江如笑道。

利用温室大棚进行育秧,既能培育出品质较好的水稻秧苗,又有利于后期机械化作业,而且返青快、易存活,能实现早育苗、早移栽、早定根。走进排头乡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智能化多层移动式育秧中心,这里育秧设备整齐排列,秧苗在传送带的带动下享受充足光照,科技感十足的育秧场景令人耳目一新。据春静合作社理事彭水平介绍,相较于传统散户直播育秧模式,这里培养出来的秧苗根系更发达、秧苗适插期的时长更短,从稻种到立苗只需10天左右,每一批次可育秧4000多亩,今年整个春耕阶段就可以完成3批育秧任务。近年来,湘潭县持续开展“以农带农、以户促户”的传帮带活动,展示单产提升作用成效,培育了一批像彭水平、王文斌这样的粮油适度规模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

今年,湘潭县早稻种植面积预计在42.2万亩以上,主要采取机械化播种、集中育秧的方式开展,目前,全县新建成现代化集中育秧大棚面积16万平方米,拥有播种流水线设备20套,立体式育秧成套设备8套,可服务大田面积5万亩以上,为全年粮食生产开好头、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稻成画粮满仓 点亮万亩丰收“好奔头”

05.jpg

湘潭县石潭镇粮食生产省级万亩综合示范片

“万亩示范片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我们种粮的干劲愈发高涨。”在湘潭县石潭镇粮食生产省级万亩综合示范片核心区里,种粮大户唐国良告诉记者:他去年流转了400多亩田种植双季稻,今年增加到了600多亩,均位于万亩综合示范片的核心区域,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农技专家每周一次为稻田“把脉问诊”,他尝到了科技种田的甜头,增收更有奔头。

3月8日早稻下种后,石潭镇农综中心的专家几乎每天都要来他唐国良的大棚,查看种子出芽,大棚的温湿度控制等情况,全程指导育秧。“我们大棚温度持续控制在27℃左右,现在快到三叶一心阶段了,还有五六天左右就可以开始下地插秧。”唐国良说,今年采用堆码催芽、暗化育秧后,出苗更齐,秧苗更粗壮。目前,该示范片的早稻播种已达100%,稻田翻耕90%以上。

万亩综合示范片通过“集中资源、整合技术、链接市场”,帮助种粮大户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为充分发挥万亩示范片的示范带动作用,石潭镇粮食生产省级万亩综合示范片片区全程推广控肥、控药、控镉、控病、控灾绿色生产技术措施。今年,早稻选用低镉中安2号、中安7号等加工型用粮品种。同时,推广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科学施肥,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还构建“全程机械化”链条,实现核心示范区耕整、移栽、收获环节机械化率达到100%,片区里,智能化农机穿梭作业,繁忙而高效。

“去年示范片水稻亩均增产5%左右,带动周边1万农户户均增收80元/亩。”湘潭县石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艺师杨湘波介绍道,万亩示范片正吸引更多“唐国良”投身现代农业。如今,全县30亩以上种粮大户超3000户,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0余万亩。

春耕,夏长,秋收,冬藏。再以盈盈收获,填满粮仓。以“耕”为笔,以“兴”为墨,莲乡人正在土地聚合中书写规模经营的新范式,在数字赋能中浇灌智慧农业的新芽,在抱团发展中凝聚共同富裕的合力,当政策活水、科技东风与组织创新在这片热土激荡共振,曾经"谁来种田"的困惑早已化作"争当粮农"的铿锵回响。放眼广袤田畴,新的希望正在生根发芽……(完)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潘文琦 李思源 何佳达

编辑:刘静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