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融媒体中心10月17日讯(通讯员 李硕)秸秆禁烧,长久以来是乡村环境治理的一道棘手难题。然而,歇马村今年以来探索出一条“疏堵结合”的新路径,成功将昔日令人头疼的田间“负担”,转化为滋养土地、惠及村民的宝贵资源,为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基层智慧。
面对秸秆处理难题,歇马村坚决摒弃了以往“重堵轻疏”的简单思维,将严防死守与多元利用紧密结合。在“堵”的环节,该村编织起一张全天候、无缝隙的监管网络。巡逻队伍每日穿行于田间地头,确保火点隐患第一时间被扼杀于萌芽状态。更值得称道的是,该村创新引入激励措施,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日酬20元)与网格员(日酬50元),既显著充实了一线力量,又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共治的内生动力。村民从被动服从者转变为主动守护者,禁烧防线在群策群力中日益坚固。
“堵”只为治标,“疏”方为治本。歇马村深谙此理,着力为秸秆寻找可持续的“绿色归宿”。该村因地制宜,开辟了三条资源化利用路径:其一,打捆收储,将200余亩秸秆集中回收,转化为生物质燃料或工业原料,实现直接经济效益;其二,粉碎还田,约300亩秸秆经机械粉碎后直接回归土地,化作滋养沃土的天然养料,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其三,饲料化利用,数十亩秸秆由本地养殖户回收加工,摇身变为牲畜的“营养餐”,显著降低了养殖成本。三条路径并行不悖,让每一株秸秆各得其所,物尽其用。
通过“严监管”与“巧利用”双轮驱动,歇马村实现了秸秆治理的华丽转身。曾经浓烟滚滚的“燃烧源”,如今已成为促进增收、肥沃土地的“资源库”。这一“疏堵结合”的治理模式,不仅破解了困扰多年的秸秆焚烧顽疾,更以实践印证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
歇马村的探索,为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书写了可借鉴的篇章。唯有摒弃“一刀切”的管控,代之以“疏堵并举、标本兼治”的系统思维,才能真正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源,让乡村沃土在绿色循环中永葆生机。这一束束秸秆的蜕变之路,正是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之路的生动缩影。(完)
来源:石鼓镇
作者:李硕
编辑:李岱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